欢迎访问北京强企知识产权研究院!
国内民用飞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突围探索与实践
来源:知识产权家 日期:2022/09/13 浏览量:459

李嘉骥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法律与审计部副部长


在民用飞机制造行业全球化市场的背景下,国内民机企业作为民机制造竞争格局内的新晋竞争者,争取市场的进程仍然任重道远。自我国大飞机项目立项以来,基于外部市场竞争刺激和内部因素,国际主流飞机制造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呈现加强布局态势,在对华竞争战略方面则加速专利布局,并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各有侧重地采取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取向。如美国波音公司采取广泛布局策略,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采取集中布局策略,二者均以优质专利布局为主。因此,我国民机企业在知识产权竞争方面面临较大的风险和专利壁垒。


由于我国民机制造起步较晚,且在前期民机制造路径摸索过程中缺少清晰、持续、稳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因而知识产权战略的选择对于国内民机企业应对全球竞争格局而言十分关键。如何利用知识产权管理为国内民机企业竞争注入内生动力、赢得破局机会,是现阶段以及未来民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将从国内民用飞机企业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者角度出发,根据多年来知识产权管理实务经验,探讨如何在西方占据优势的产业中采取合理策略尝试知识产权突围。


国内民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

民机后发企业的赶超之路与知识产权战略的选择


我国民用飞机制造产业的发展自1970年开始,由于早期对发展思路没有形成深刻共识而经历了漫长艰难的探索期。直到2016年,我国第一款完全自主设计并组装制造的民用飞机——ARJ21喷气支线客机才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自此,我国民用飞机制造产业迎来真正的突破。我国民机企业并不是最先入局大飞机制造行列的企业,在中国之前,加拿大庞巴迪宇航公司C系列干线飞机、日本YS11、荷兰110座的福克100、德国多尼尔728都曾试图跻身大飞机行列,但是均遭遇航空业巨头波音与空客的绞杀。波音与空客公司利用其在国际市场的垄断性地位实施影响,迫使这些试图跻身大飞机制造市场的企业出局。


中国作为后来者,虽然同样面临相当的外部竞争压力,但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大飞机市场规模巨大,根据波音发布2021版《民用航空市场展望》,中国民航业未来20年预计将需要价值1.47万亿美元的8700架新飞机。而根据《中国商飞公司2020-2039年民用飞机市场预测年报》,未来20年中国新增民航飞机数将达8725架,总新增市场规模达13250亿美元[1]。在大飞机制造全球产业链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供应商而言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进而有望逃过波音与空客两巨头的绞杀,通过合理的竞争策略成为后来赶超者。


国际主流大飞机制造企业波音与空客,在全球干线民用客机市场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双寡头垄断格局。但实际上,空客是后来居上的赶超者。空客公司起步时,波音已经在大飞机市场具有优势性地位,空客的成功并非基于原始创新,而是通过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并进的优化组合方式,推动大飞机研制,完成创新累进,缩短竞争周期。空客最初起步于英、法、德的三家合作,法国负责中机身、飞行控制、主要机载系统和总装,英国负责机翼,德国负责前后机身和机尾。有鉴于此,我国作为新晋的行业竞争者,可以消化空客的成功经验。空客在知识产权战略上进行了层次化、分区域、分类别的多维布局。在区域上,空客立足欧盟本土市场,同时同等重视行业领导者波音的所在市场,紧密跟踪新兴民机竞争者的发展战略,及时调整专利布局,动态进行专利占位,进而逐步建立自身的专利技术护城河。在技术类别上,空客结合自身产品定义,在技术主题上集中布局,其在舱内设计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在其所有技术主题中排名第一。


中国民机企业若欲加入国际竞争行业,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行业领导者在前期发展中设置的壁垒,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无法破局甚至在未来构建自身具有商业制衡能力的知识产权格局。中国民机企业可以通过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工作,对行业领导者知识产权战略进行深度分析提炼并结合自身特点,建构适合国内产业发展的战略着力点。民机制造行业作为技术密集、高度国际化、强垄断性行业,其前进必然需要知识产权战略下的一整套完善制度和方法,进而形成高效长远的战略机制,为民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开辟赛道,国内民机作为后来者,知识产权战略选择尤为关键。


国内民机的发展现状与知识产权风险


目前,国产飞机受制于研发能力,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发动机、航电系统、主飞行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以国外技术为主,国外拥有核心零部件专利权,而国内制造商则主要承包一般零部件制造,专利权储备不足,缺少高价值专利。


自大飞机项目实施以来,波音与空客公司紧密跟踪中国国内发展战略,从技术封锁转向以技术公开换取技术保护的方式加强在华专利布局,其在华专利申请数量占据高位。在专利布局战略上,波音公司采取重点布局优质专利策略,而空客则采取先申请后放弃的专利优化策略进行广泛布局。由于我国缺少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知识产权竞争方面面临严峻的考验。


我国企业缺少对海外重点国家的专利布局,因而往往面临专利围困。相比之下,美国极擅长利用专利布局抢占制造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正因如此,美国才敢于利用知识产权问题发起贸易战。从全球来看,各制造强国专利布局的针对性都很强,在自身优势领域与技术创新领域重点布局,并同时注重在潜在竞争者本土进行前期知识产权布局,核心专利群与外围专利群严密配合,遏制后发企业的产业创新;后发企业一旦涉及知识产权侵权,则极可能在引发连锁反应,在技术与经济方面遭遇重挫。


国内民机企业的知识产权重点工作

未雨绸缪,研发阶段做好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与早期解决


民机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风险战略性产业,同时作为典型的高端制造行业,具有高度国际化、强垄断性、高科技、高投入、长周期、慢回报等特点。因此,民机企业需要未雨绸缪,做好知识产权早期风险排查工作。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工作的进行以早期识别为条件,而欲识别风险,就需要对知识产权风险的系统管理。为了尽早排查和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中国商飞在知识产权管理中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


首先,面对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内容,做到有效分类管理。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内容,设置明确清晰的密级定级,在涉密人员、涉密场所、涉密信息上实行严格管理。具体而言,做好涉密人员的保密协议的签署,对涉密场所的进出设置有效严格的查验,对涉密信息的传递设置严格的流转程序,处处留痕。


其次,在研发阶段即采取措施排除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在研发过程中,对知识产权状态进行动态监控,对技术风险进行有效规避,避免在技术开发完成后或者在产品进入市场前进行知识产权复查时才发现产品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和权利缺陷的窘境。中国商飞在研发立项前即进行全面的专利信息分析工作,研究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筛选出重点高风险专利,审慎立项,并在技术路线上提前进行避让;在研发过程中,持续性地随时对参考专利文件进行对比,避免落入其保护范围,并不定期对风险排查工作进行复核,动态跟踪别国专利申请动向,对他国授权前景较高的审中专利保持关注,建立风险预警台账;及时调整研发细节,对于风险专利,有意识地采用替代技术方案,绕开专利技术风险,为研发方向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另外,在积极对自己的研发成果申请专利的同时,也围绕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的周边替代方案进行专利布局,形成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包围;未雨绸缪,一方面力图防范专利侵权风险,另一方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做好准备。


立足国内,兼顾重点国家的知识产权布局


对于任何民机制造企业而言,本土市场都是主场;民用飞机行业作为典型的高端制造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也有着显著的带动作用,因而也更容易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主场优势对于知识产权布局有着积极影响。此外,基于外部环境考虑,由于海外强势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一时难以撼动,专利布局宜从本土出发,积累专利储存量,逐渐突破竞争对手专利壁垒,并建立自己的核心专利池和构建专利壁垒。


此外,因为民机产业链遍布全球,且整机销售市场跨越国别,为了避免在未来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民机企业在知识产权布局工作中需要具有全球视野,仅在本土进行知识产权布局,还无法应对当前的竞争环境。民机企业还需兼顾海外,对重点国家进行前期专利布局,有选择性地针对潜在竞争者及潜在目标市场进行前瞻性布局工作,提前进行专利占位。


具体而言,中国商飞以国内为专利的优先权基础,选取比较重要的目标市场——欧洲进行专利布局;在未来时机较为成熟时,还会在航空业市场其他重要地区进行重点专利及相关知识产权的布局工作。


贯通上下,强化产业链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


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工作需要关注产业链条。由于大飞机制造技术复杂,强烈依赖产业链合作,因而民机企业需要加强产业链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不可顾此失彼;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知识产权风险需做整体分析,上下贯通。比如在关键技术领域,企业通常并不采取原始创新模式,而是借选定零部件供应商时具备的买方市场与供应商合作成立研发中心,此时需要注意在相关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归属与各方的权利义务。波音公司、麦道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曾经就通过合作分别达成了获得对方专利交叉许可使用权的双边协议,这些协议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专利侵权诉讼和禁令风险。


中国商飞也在产业链合作中开始推行此种方式,不仅实现了同国内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专利申请及各自专利的交叉许可,还和波音等竞争对手开展了技术合作和共同专利申请;另外,中国商飞未来还计划推行专利技术的开放许可,促进自身专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专利技术布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一方面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绑定,另外也和竞争对手进一步共享技术,在知识产权布局上形成扩大朋友圈、减少敌对者的局面。


分级管理,构建量质并重的知识产权权利基础


民机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评价体系,根据知识产权价值高低并结合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分级管理。目前,多数民机企业对知识产权缺少宏观角度的审查评估,专利申请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结合程度不高,专利申请通常仅为研发项目结项的例行工作。在知识产权评估指标上,一些企业主要还是以专利申请数量为评估标准,大量转化利用率、经济效益不高的低价值专利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助力不大。对此,民机企业应注重知识产权管理的质量尺度,完善专利价值综合评估标准,对专利价值进行多维度评估,在评估指标上考虑市场、技术、法律、经济因素,对单个专利和专利组合均开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区别性的分级管理工作。以空客公司为例,其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采取的策略是:集中布局优质高价值专利,同时广泛覆盖技术类别,先全面布局,然后再进行专利资产优化,在后期专利运营工作中淘汰低价值专利,从而提高知识产权布局效率、节省成本。我国民机企业可以效仿空客公司的布局模式,仍以中国商飞为例:


首先,由多部门组成的评审机构对公司拟申请的专利技术进行评审分类,从战略、应用前景、授权可能性等多角度,将不同的技术分为多个等级,并匹配不同的资金预算。


其次,对于已经授权的专利,定期进行评审,将无应用前景或者淘汰技术的专利出售或放弃缴纳年费;


最后,积极推动组建国内民用飞机专利技术联盟,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运营,推动专利许可,朝着“以专利养专利”的方向迈进。


在国内民用飞机的起步阶段,中国商飞在资金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了较大的成果,目前已经递交专利申请574件(发明专利259件),截至2022年6月,授权专利达279件(发明专利135件)。


深度嵌入,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研发与运营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工作,更应该是每个企业员工都应当参与的工作。尤其是像中国商飞这样的以研发为主要业务的单位,每一位成员都与知识产权的产生、运用、维护相关。因此,中国商飞坚持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研发与运营的全过程,将员工按照高级管理层、中层员工、基层员工、知识产权管理专职员工分类,进行多层次培训,注重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和实操技能培训,囊括知识产权工作的全部内容,如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知识产权创造、专利布局、知识产权运营等,上下一致,将知识产权意识武装到企业每一名员工的头脑中。


企业管理人员往往需要根据形势作出决策,而足够的知识产权知识基础是准确做出决策的条件之一,因此,对于企业管理人员,中国商飞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系统的知识产权培训。


此外,技术研发团队也与知识产权运营团队开展紧密合作,定期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互换意见,以防止由于信息错位而导致知识产权工作障碍。


为了调动员工参与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性,中国商飞还建立了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氛围,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队伍。


总结

作为国内民机企业作为后来者、赶超者,中国商飞在理性评估内外市场竞争环境及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摈弃盲目冒进的做法,有序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找准自身现阶段的战略定位,有的放矢地安排知识产权重点工作,分阶段做好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工作,分国别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分级构建知识产权权利基础,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同时将眼光放之未来,在寻找适合国内民机企业的知识产权突围之路上走出了坚实的步伐。


注释:

[1]数据来源:发现报告,https://www.fxbaogao.com/pdf?id=3104958&query=%7B%22keywords%22%3A%22%E4%B8%AD%E5%9B%BD%E6%

010-57297529